首頁 > 東北靈異往事 > 東北靈異往事 > 

第314章 古佛青燈心空寂

第314章 古佛青燈心空寂

“喲,今天去大慈寺的人還真不少,聽說這一次大慈寺的佛誕可是覺醒靈佛的千年誕辰,做完這一單,我也該上山求求福運了,也好沾沾佛氣。”出租師傅發動了車子,開口笑道。

“對啊,這個機會,一千年可只有一次,馬虎不得,拜佛前可記得要沐浴焚香。”姥姥說道。

“大娘說的我記住了,嘿嘿。”

出租師傅說着話,車已經開始向大慈寺駛去。

一路上,我看到許多徒步往大慈寺走的人,更有甚者,還三步一拜,九步一叩的往大慈寺的方向慢慢行去。

“唉,罪過罪過,竟然有這麼多人步行禮佛,還有三拜九叩的,看來我們的心還不誠啊。”看到這些人,姥姥突然說道。

姥姥說這些話時,我還生怕姥姥讓我們都下去跟那些人一樣三拜九叩,那可就遭大罪了,可讓我沒想到的是,姥姥最後什麼都沒做,任由出租車向前駛去。

看到這,我才鬆了一口氣。

從望鄉縣城出發半個小時後,出租車終於停了下來,只不過不是停在大慈寺,而是一個小鎮上。

小鎮只有一條街,鎮外已經停了好幾輛車,當然,大部分是出租車。

這個小鎮,叫慈悲鎮,位於華羅山腳下,而大慈寺,便在華羅山的半山腰。

此時往山上看時,會發現那雲霧繚繞之間,有一座大寺廟藏在其中,偶爾傳來隱隱約約的梵唱聲。

老爸付了車錢,我們便從車上下來,開始往華羅山走去。

慈悲鎮的這條街上,到處都是賣那種跟佛教有關的小玩意,不過,今天的生意都不錯,儘管是一大早,街上的人倒是不少。

我們一家子,對這些東西倒是沒什麼興趣。

等走到這條街的盡頭時,便是上山的山路了,山路旁,有一塊石碑,石碑很大,也很舊,上面爬滿了青苔,高度大約有一個成年人的身高左右。

雖然石碑有很多青苔,但我仍然能看到,上面有一些字,而且是篆體字。

因爲這些天對篆體字的學習,倒是讓我認識上面的那些字究竟是些什麼。

“古佛青燈心空寂,春花秋葉歲輕揚。一襲夢來風不止,虔誠皈依只餘殤。”

我不知道寫下這些東西的是誰,但我知道,這些字,全部是用利器刻上去的,而且刻的很深,這纔沒讓這些字在風雨的清刷中消失殆盡。

因爲我還小,雖然知道這是一首詩,但卻不明白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劫子,看啥呢,快上山吧。”

這時候,姥姥還有老爸老媽,已經走到前面去了,我點了點頭,便也跟了上去。

大約又是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們才走到了山上的寺廟前。還未走近,便有一陣陣梵唱聲從寺廟之中傳出來。

這座寺廟很大,院牆也看起來很新,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爲這院牆似乎是前段時間剛刷的新漆,空氣中,依然殘留着一股隱隱的油漆味。

院牆處,有一座大門,門上掛着一塊很精緻的大匾,大匾上寫着“大慈寺”三個字。

門前的石階上,站着兩排穿着黃色僧衣的和尚,一個個的雙手合十,臉色虔誠。

就在這大門裡面幾步遠的位置,有一個紅色的大箱子,上面用毛筆字寫着“佈施箱”。

大慈寺我來過一次,知道這個“佈施箱”其實就是香火錢,一根高香十塊。

此時,大慈寺的門前人有許多,在佈施箱前排着隊,當我看到一個比較熟悉的人時,卻愣了一下。

那人頭戴黑色圓帽,一副圓圓的墨鏡後面,看不清眼睛,更奇怪的,是這人的穿着,跟很多人不同,而是穿着一身灰色的長衫。

我心裡一驚,沒想到,趙老頭竟然也有禮佛之心,平日裡倒是看不出來。

正當我想遠遠的打聲招呼的時候,幾個人從他面前走過,等那幾個人走開的時候,趙老頭便已經消失不見了。

我揉了揉眼睛,還是沒有。

可我確定,剛纔一定看到了趙老頭,只是不知道爲什麼,他這麼快就又消失了。

我又巡視了一番,最後沒有發現趙老頭,也只好作罷。

隨後,我跟着姥姥他們進了大慈寺裡面。

進寺,自然是要香火錢的,看管錢箱的是一個肥頭大耳的中年胖和尚。

“四位施主每人五元,再加上一柱香火錢,一共三十塊,多謝各位佈施。”

我們還沒給錢,胖和尚便說上了。

“大師傅,這以往佛誕不是一柱香十塊,進寺是不要錢的麼?”姥姥疑惑道。

“今時不同往日,今天是覺醒師祖的千年誕辰,自然有些不同。施主莫要讓貧僧難堪,金錢本就是污穢之物,萬萬不可在此爭論,以免有傷佛氣。”胖和尚虔誠說道。

胖和尚口中說着難堪,卻沒看出來他哪裡難堪了,口口聲聲說金錢是污穢之物,卻又分文不讓,這讓我對這些和尚的好感度大爲降低了下來。

姥姥被胖和尚這一番話說的自然沒有絲毫辦法,老爸趕緊掏了錢,以免大家都尷尬,畢竟,後面還有人排着隊呢。

進了大慈寺,卻是不得不讓人有些感嘆這些和尚真有錢。

地上不僅鋪着地磚,而且周圍還到處是花壇,而且還有一座很大的大殿。

遠遠看去,似乎在那座寺廟大殿後面,還有一方小湖泊,湖泊上還有一座湖心亭。

大殿的前方,有一個大鼎,大鼎中此時插着數十根高香,從剩餘的空間來看,再插上百根應該不是問題。

看到這,姥姥直接帶着我們走進了寺廟的大殿之中。

大殿中,此時盤坐着上百人,幾十個和尚,外加幾十個像姥姥一樣過來拜佛的人。

那些和尚坐在寺廟正中,那些梵唱聲,正是從這些和尚嘴中發出來的,聽聲音很模糊,不知道這些和尚究竟在唱些什麼。

他們身後,是一個很大的方桌,方桌上面放着許多水果蔬菜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卻都有一個特點,這些東西很乾淨。

姥姥將那一竹籃蘋果放到了方桌上,然後帶着我們坐到了那羣不是和尚的人羣中坐了下來。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