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從那些溫言向暖的時光路過 > 從那些溫言向暖的時光路過 > 

文藝病

文藝病

前幾天在學校的圖書館裡看了本一直都很喜歡的青春文學作家獨木舟的一本類似於回憶錄的一本書。很精緻的封面,褐色,沉穩又大氣。就好像獨木舟本人一樣,在經歷磨難中淬火成鋼。

剛開始看前幾張就覺得文字太過平淡樸實,甚至還有些口語化。那些隨着文字娓娓道來的感觸也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書籤上幾張文藝範的照片下配的文字也太過簡單。

可是這本書你越看下去就越會覺得,這本書需要回味的也越來越多,這些回味就像一顆顆小巧的珍珠散落在書的章節中。

獨木舟回味的是她過去二十幾年經歷的艱辛與磨難,而讀者回味的是她感悟到的一切。

各取所需,怡然自得。

也許這是文藝青年的通病吧!渴望被愛,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想要的得不到時總會給自己找一個逃避的藉口,續而滿大街的尋求知己,尋求安慰。

當厭惡的總是環繞在自己身邊時,他們總是強顏歡笑,故作堅強,還以爲自己灑脫的什麼都不在乎。

圖片

把珍珠一顆顆撿起來,洗乾淨,使之重新散發出奪目的光彩。可是許多文藝青年除了有一顆千萬噸脆弱的玻璃心以外,還一絲不安。

就像你,就像我,就像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也許很多人眼中的自己都有一個放蕩不羈的外表,無所事事的開着無關痛癢的玩笑。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懂得,你奔騰的血管裡流淌的是文藝青年的血液,你擁有的是同文藝青年一樣敏感的心靈,這顆心因爲敏感伸出許多許多觸角,慢慢觸碰着那些一般人看不到也觸不及的角落,然後延伸出更多的分支,或炸裂或安靜的生長。

然後呢,春天到了,萬物復甦。

我有很多病入膏肓的朋友,他們從心底裡講究雅緻,而不是附庸風雅,他們過分敏感,以至於你往往不知道又不小心傷害了他哪根脆弱的神經。

他們也許不會閱讀很多很多的書,但是對於他們鍾情的一定視如珍寶。

他們也許不會每次都去電影院看最新上映的電影,但每看一部感想就會隨着淚水或微笑洶涌流出。

他們有時候很傻很天真,他們想得太多太世故。但如果你試圖懂得他們的世界那隻會是徒勞。

文藝青年的世界沒有那麼好懂,他們會把自己想說的話處心積慮的藏在一句句隱晦的動態和一條條簡短的簽名裡,讓你去猜,讓你去睬。

如果你認爲你懂得 他們的世界,也許你懂得那一部分只是他們世界裡的九牛一毛,他們的世界會隨着經歷見聞不斷地豐富豐滿,就像用財寶永遠也填不完的寶庫。

你可能覺得他們太貪心,但你的眼光也需要放長遠。

沒錯,這些就是文藝病的典型症狀。而他們樂此不疲,越發從容淡定。

書看到最後越發敬佩作者的文字功底,細水長流,毫不矯情卻能很清楚的體會到獨木舟的寂寞與快樂,語抑和張揚,畢竟故事夠精彩,經歷夠曲折。

圖片

文藝青年擅長模仿,擅長僞裝,也許你認爲他們是易爆易怒的洪水猛獸,其實他們只是善變。像變色龍一樣,永遠不以真面目示人。

也有可能永遠沒有真面目,在乎的人太多就會自動忽略一些,周圍溫度太低就會提醒自己下次帶個暖手寶,至少能讓自己的溫度高一些。

有些治癒系的文藝青年在朋友圈中都是像天使一樣的存在,當你靠近他們的時候,你會發覺他們在發光發熱在無私的溫暖着自己。

另個文學作家劉同在自己的暢銷書《你的孤獨雖敗猶》中這樣毫不掩飾的表達“喜歡內心豐富而心思單純的人,這樣的人不管表面如何,內心都相當孤獨。他們的卓越在於,他們是善用孤獨的高手”

相信自己也是一個善用孤獨的高手

很多人小時候都曾沒心沒肺的笑過,有了值得幸慶的事就馬上和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分享,大笑着,快樂着。遇到傷心的事就抱着他們抽泣着或嚎啕大哭,痛痛快快的宣泄着負能量。但是長大之後的我們,變高、變瘦、變成熟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文藝,任何時候都風輕雲淡,有了眼淚也學會往心裡流,也許就是這樣,一個個成了善用孤獨的高手。這樣的人就算不文藝,赤子之心也是世間最珍貴的寶物

這樣的人,當他們學會文藝的時候,筆下的文字也會充滿陽光的氣息,樂觀的態度。而這種文字所帶來的感受也會恣虐無忌的傳染。

至少很多人都患了文藝病,只是在這病的初發期,或者已經進入晚期。病發時候猶如江水滔滔不絕,如柳稍上的鶯雀唱出婉轉的歌謠。

在這世上的每一分一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而我們不過是把這意義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罷了,這本就無可厚非,無法複製。你可以膜拜,可以無視,可以嗤之以鼻,但我們的文藝細胞依然在那裡,不來,不去。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