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_三、五大發展理念點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東方圖書-免費在線閱讀
首頁 > 光輝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光輝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第五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_三、五大發展理念點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五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_三、五大發展理念點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五大發展理念點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五大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的關於發展的最新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更新了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對發展的認識,照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徵程,譜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篇章。

(一)五大發展理念刷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念

新的歷史時期,面對艱鉅的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任務,要想在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同時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的狀況下破解發展難題,就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完整的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發展理念有機體。牢固樹立並貫徹落實這五大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創新理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的核心要義和理念精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用創新理念武裝我們的頭腦,對於做好各項工作都十分必要。用創新理念指導發展,是推進發展的利器。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理念是行動的指針。只有確立了創新的發展理念,才能夠更好地推進創新性發展。實踐中應該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使創新成爲一種常態,成爲一種自覺,從而推動各項工作實現質的飛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着更加高昂的姿態進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因此,要不斷推進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等各種創新在內的綜合性創新體系的出現,使整個社會呈現創新競相迸發的局面,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創新局面。

協調理念。“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從整體着眼、全局出發來把握協調的理念。協調理念要求我們要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總體佈局,正確處理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的各種重大關係,做到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協調發展理念的重點區域在於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共同進步。從國家層面來說,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更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努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和建設的整體性、協調性、平衡性。

綠色理念。“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理念是新世紀新階段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樹立、貫徹和落實的理念。所謂綠色理念就是要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更加註重對環境的保護,更加註重減少廢水、廢氣和廢渣等的排放,

使經濟發展與環境良好相協調、相一致。做到既促進經濟發展,又不以犧牲環境爲代價,保護好生態環境。使人民既享受到物質發展的美好生活,又享受到碧水藍天、空氣清新、環境美好。爲此,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相協調,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人人共享的物質豐富、環境美好的小康社會。

開放理念。“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開放是中國這隻沉睡很久但現在已經醒來的獅子必須秉持的理念。久遠的沉睡的夢裡的那些閉關鎖國、故步自封等理念需要我們儘快摒棄,進而確立起開放的理念,用來指導中國這隻醒來的獅子的壯大行動。中國脫離世界太久了,只有重新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才能夠實現自我的脫胎換骨,浴火重生。秉持開放的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積極全方位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洪流,進而引導世界經濟的潮流,是我們開放理念的目標追求。在這個過程中,要秉持互利共贏的理念,形成新一輪更高層次的開放戰略,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我國儘快實現影響全世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理論、制度和道路力量。

共享理念。“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最基本的要求和體現。共享理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和本質要求。發展爲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起來了以後巨大的成果乾什麼?這些基本問題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問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說一千道一萬,一句話,發展是爲了讓人民羣衆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樹立共享發展成果的理念,通過制度性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成就感、幸福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執政爲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因此,必須秉持共享理念,造福廣大人民,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

(二)五大發展理念照亮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徵程

五大發展理念是新時期中國發展的新的思想靈魂和理念精髓。恩格斯曾經指出:“任何哲學只不過是在思想上反映出來的時代內容。”同樣的道理,五大發展理念也是我們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我們發展理念的新要求、新反映。理念無疑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同時指導這個時代的社會實踐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任務要求我們要以新的理念來指導新的發展實踐。五大發展理念正是在新時期中國特色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和形成的。這符合理論和實踐的辨證關係原理。理論來源於實踐,產生於實踐,同時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實踐需要理論指導,能夠豐富和深化理論,推動理論向前發展。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正

是深刻把握和運用了理論和實踐的辨證關係原理,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善於進行理論創新,勇於進行實踐探索,在不斷加深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全面把握的基礎上,結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提出和形成了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是新的歷史時期以習近平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爲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最終實現中國夢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現實的行動指南。五大發展理念在現實性上體現爲我們今後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力點、發展基礎等的高度概括,在特徵方面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指導性等新特點,在本質意義上既深化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又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觀。五大發展理念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是一個內在關聯的有機的理論綜合體系,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新境界,爲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勝利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理念動力。五大發展理念一經提出,就成爲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燈塔,照耀着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輝新徵程。

(三)五大發展理念繪就了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藍圖

新時期新階段,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艱鉅任務,憧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發展問題很多。什麼是發展、爲什麼發展、怎樣發展,發展爲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等等重大問題,是時代給我們理論和理念提出的新的挑戰。站在時代的前列,黨必須回答這些問題。五大發展理念正是深入思考和全面總結這些問題後鄭重提出來的。五大發展理念豐富了我們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描繪了未來幾年我們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念方法和現實圖景。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理念是思想理論的核心。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在這個有機體中,創新是我們推進發展的基礎戰略理念,協調是我們推進發展的方法途徑理念,綠色是我們推進發展的亮麗底色理念,開放是我們推進發展的戰略格局理念,共享是我們推進發展的最終目標理念。“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因此我們要全面把握由五大發展理念爲我們譜寫的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偉大篇章。在五大發展理念指導和引領下,這篇大文章書寫了我們要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黨的建設等編制在一起縱橫交錯、齊頭並進的大格局。五大發展理念已經把我們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由“五位一體”的發展建設理念,拓展爲包括黨的建設在內的“N位一體”的綜合建設藍圖。我們一定要清晰這個大思路、把握這個大格局,合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大發展理念將引領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書寫新的“中國傳奇”,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爲人類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