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創造,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確的道路。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這個理論體系是不斷髮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求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證。”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現實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了中國必須長期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離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沒有根,沒有方向,也就談不上貫徹黨的思想路線。”“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不能動搖。這一點我任何時候都沒有讓過步。中國不搞四個堅持能行嗎?人民民主專政能不用嗎?堅持不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不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不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不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個根本問題。”
首先,要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一再指出,中國人口衆多,且80%是農民,人均受教育程度較低,人均耕地少,國家底子很薄,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這種國情決定了我國社會生產力落後,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佔有相當的比重,生產社會化程度低,商品經濟、市場經濟不發達。與這種國情相關聯,這就是我國目前處於並將長期
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在明確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我國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的基礎上,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要毫不動搖地堅持、豐富、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其次,要明確新時期階級鬥爭的新動向,堅持對人民實行民主,對國內外階級敵人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挑戰方面,已經由原先激烈的階級鬥爭轉向經濟、思想、文化領域的鬥爭,尤其是西方資產階級敵對勢力不斷推行和強化的“和平演變”戰略,對我國的危害是潛在的、隱形的。新時期“和平演變”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西方加緊了思想意識形態領域裡的演變和滲透力度。近來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的泛濫,就是這種“和平演變”的結果。我們一定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對人民實行廣泛的民主,對國內外敵對勢力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鄧小平同志指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中爲什麼要有一條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只有人民內部的民主,而沒有對破壞分子的專政,社會就不可能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把現代化建設搞成功。”“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這就是人民民主專政。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鞏固人民的政權,是正義的事情,沒有什麼輸理的地方。”
再次,要堅信中國需要一個富有權威的政黨執政,不斷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在中國,要把十幾億人的思想統一起來,要把十幾億人的力量凝聚起來,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有一個富有權威的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一個領導核心。黨的領導地位是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毛澤東同志指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當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核心,是關鍵。如果沒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將會是一盤散沙,不僅建設搞不起來,而且整個社會將一片混亂。鄧小平同志早在1981年就指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的領導
,肯定會天下大亂,四分五裂。歷史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因此,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關鍵是抓好黨的建設,要重視和加強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歸根結底取決於我們是否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最後,要明白中國需要一個統一的指導思想,要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工程。中國生動的改革開放實踐以及進行和發展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需要中國有一個高度統一的指導思想。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正確的指導思想有助於實踐的成功。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最深刻、最徹底地反映客觀世界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學說,揭示了世界發展的普遍規律,特別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科學的真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振奮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儘管這樣,馬克思主義要顯示其力量,展示其生命力,必須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只有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社會實踐,才能保持其強大的生命力,從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國搞社會主義,強調要有中國的特色。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但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纔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民族化、具體化和時代化,其實質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豐富、發展和創新。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表現爲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幸福人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