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形成
“三個代表”指的是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鄧小平理論相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集中起來就是展現了全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新拓展。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00年2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同志在廣東進行考察工作時首次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江澤民同志指出,“總結我們黨七十多年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就是: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爲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着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着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着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爲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如何更好地做到這‘三個代表’,是一個需要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課題。”江澤民同志強調指出,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取決於我們黨,取決於黨的思想、作風、組織、紀律狀況和戰鬥力、領導力水平。只要我們黨始終成爲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黨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永遠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並帶領人民不斷前進。2000年5月,江澤民同志在江蘇、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時再次強調,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10月,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指出:“我們開展的各項工作,都要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看看我們所採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動搖地堅持,不符合的就勇於實事求是地糾正。”
2001年7月,在慶祝建黨80週年大會上,江澤民同志從歷史發展規律和時代進步要求的高度,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作了全面、深入的闡述。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羣衆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繼2001年“七一”講話之後,2002年5月31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江澤民同志指出:“‘三個代表’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三個代表’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貫徹“三個代表”的根本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爲民。”具體而言,要做到“四個必須”,即“必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必須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爲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
2002年11月,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明確提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
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也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在世紀交替的重要歷史時刻,中國共產黨人基於對國內外形勢、黨肩負的任務和我黨自身建設實際情況的科學分析和把握,從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作出的戰略思考,也是我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結《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多年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總結我黨成立近80年來的歷史經驗所作出的科學論斷。
2003年7月,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做出的10個方面重大理論貢獻,集中起來就是深化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全面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新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推動了全黨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密結合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明確判斷國際國內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準確認識中國共產黨自身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適應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已經從領導人民爲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爲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爲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我們必須從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着眼,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黨的任務,科學制定並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研究和解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和加強黨的建設的問題,做到既不割斷歷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後於時代、又不超越階段,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1、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是由黨的根本性質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生產力是社會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也是人類社會發展最終的決定力量。當今世界各種力量的競爭說到底還是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文化軟實力、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競爭。1949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生產力有了較快發展,但總體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無論是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爭取一個更加主動、有利的地位,還是解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的各種矛盾,都需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把中國的經濟搞上去。中國共產黨建黨90多年來所作的一切鬥爭就是爲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立足中國現實,順應時代潮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把發展生產力作爲我們黨的根本任務。“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
2、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只有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纔是真正的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只有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特別是要和那些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想進行鬥爭。同時也必須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發展的科學,不能把它當成僵硬的教條,必須不斷總結人們在實踐中產生的新經驗和新認識,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3、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與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內在統一的。這種統一不僅僅是理論邏輯上的統一,而且是實踐中的統一。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同時,發展先進生產力,又離不開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學等文化,思想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勞動者的素質。發展先進生產力與先進文化同廣大人民羣衆的關係,也是如此。人民羣衆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同時,不斷髮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爲了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堅持把全面落實‘三個代表’要求,統一於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統一於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羣衆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總而言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發展的、前進的。我們必須在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體現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各個方面,使我們黨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伐共進步,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辨證統一的科學理論整體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整體。發展先進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先進文化是人類社會的靈魂,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和凝聚力,是人類社會不斷進化發展、實現自身本質力量的重要手段。人民羣衆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髮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爲了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密切相聯、辯證統一,先進生產力是基礎和前提,先進文化是靈魂和旗幟,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體和目的,三者統一於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個辯證統一的系統的科學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基本方面,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具體方面,更爲鮮明、更爲集中地揭示了新時期黨的建設和黨的各項工作的本質要求,從而形成了適應新的形勢需要、解決新的時代課題的新的科學理論體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改革、對外開放等問題上,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愛國統一戰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核心、執政黨建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同時又是一個需要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一道,構成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
進一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報告鄭重確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在國內外形勢十分複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據新的實踐確立了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