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03年4月,胡錦濤同志在廣東考察時說,要堅持全面的發展觀。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2004年3月10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深刻論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他強調指出,堅持以人爲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爲目標,從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2007年6月25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爲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中深刻論述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2008年9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實現新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深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工作,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擺在突出位置,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爲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爲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爲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進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礎、政治基礎、組織基礎。2010年4月,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大會上,胡錦濤同志發表重要講話認爲:要堅持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爲主線,以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爲重點,把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運用到經常性工作中去,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爲推動科學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科學發展觀反映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進一步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又一重大發展。科學發展觀將“以人爲本”作爲新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凸現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觀的核心價值和根本目的。科學發展觀強調“全面發展”,使整個社會
的發展更爲和諧。科學發展觀強調“協調發展”,體現了經濟建設的內在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內在規律。科學發展觀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反映了隨着時代進步人類對自身發展與環境和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的最新共識,是對傳統社會主義觀單純經濟增長觀的突破和超越。科學發展觀是人類發展觀的一次新的革命。“五個統籌”發展觀是全面的發展觀、協調的發展觀和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一個嶄新的科學的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爲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指明瞭我們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思路和戰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標誌着中國共產黨對於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標誌着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標誌着馬克思主義和新的中國國情相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和階段。
面向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着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爲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牢固基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章完)